佳士得中国区执行董事蔡金青告诉记者

近几年,中国内地收藏家和买家雄厚的经济实力和一掷千金的豪气将内地艺术品市场提升到了其他市场望尘莫及的水平。对未来的预期,让外资势必兵临城下,许一场艺术品拍卖市场统治力的再分配也将由此拉开。

2012年9月,苏富比集团和北京歌华美术公司在北京天竺综合保税区合资成立了苏富比(北京)拍卖有限公司,并举行首场拍卖。

瞄准中国内地市场已久,苏富比和佳士得终于在今年春拍季完成了中国布局佳士得4月9日宣布获得佳士得(上海)公司的营业执照,成为内地首家独资国际艺术品拍卖行。就在三天前(4月6日),佳士得的竞争对手苏富比也宣布去年与北京歌华美术公司合资经营的苏富比(北京)拍卖有限公司任命中国拍卖市场老将温桂华为公司总裁。

苏富比 先出奇招,试水内地保税拍卖

苏富比的中国之路或许早在40多年前便已播下种子。

上世纪70年代,伦敦纽约成为全球两大重要艺术品交易中心之后,苏富比决议开拓亚洲市场。1969年,苏富比在东京尝试举办了一次拍卖会,这时,连卡佛的何邓菊如向朱汤生提出在香港合作的建议。朱汤生的全名是朱利安·汤普森,作为苏富比前亚洲区主席,他是亚洲地区艺术品拍卖的重要推动者。

在朱汤生的说服下,伦敦总部同意在香港成立拍卖公司。1973年香港苏富比的成立在今天看来具有标志性意义。当年11月16日在文华酒店香港苏富比举行了第一次古董拍卖,朱汤生是当时的拍卖官。而当年的香港第一槌也被永久定格,载入了苏富比的史册。

此后,朱汤生成为苏富比历史上第一个亚洲总裁,他花了更多的时间来建立远东市场。中国内地也是他所布的亚洲棋局中的一步。只是在当时,内地市场的重要性还未显现。

事实上,苏富比对内地的试探开始于1988年。当年,苏富比在北京劳动人民文化宫举行了“拯救长城威尼斯义务拍卖”。

但,这样的试水并未能改变人们对文物艺术品拍卖的印象。

20多年前,按照1982年11月19日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文物不是商品。私人收藏的文物,除了送到文化行政管理部门指定的单位收购,其他任何单位或者个人都不得经营文物收购业务。

不过禁锢的文物艺术品市场很快被1992年北京国际艺术品拍卖会打破。

几乎是同时,中国嘉德创始人陈东升也在酝酿创办拍卖公司。1993年5月18日,中国嘉德国际文化珍品拍卖有限公司在北京成立,次年3月在北京举行首届大型春拍。1993年6月上海朵云轩艺术品拍卖公司举行首届中国书画拍卖会。

自此,中国内地的文物艺术品收藏建立起了市场力量。

在内地拍卖市场力量逐渐壮大的20余年中,作为外资的苏富比虽然受限于外资不能参与文物拍卖的法规限制,而无法直接在内地进行拍卖,但它并不缺席于内地拍卖。1994年,苏富比便在上海设立代表处,并于1995年起在中国内地举行拍卖预展。2007年,北京代表处也正式建立。

谁曾料想,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在2009年迎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一年,中国书画拍卖的世界纪录三度被打破,首次出现亿元拍品,此后又有三件拍品接连过亿。内地艺术品亿元时代的到来,也是资本时代的到来。在资本的狂轰乱炸之下,中国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也自2010年以来赶英超美,跃居全球第一。

这样的“钱景”足够令苏富比再度蠢蠢欲动,完善在内地的布局,真正抢食到内地市场的一块蛋糕。

为此,苏富比花了整整一年时间在寻找机会。终于,北京时间2012年9月6日下午,苏富比的内地奇招亮相了。当天,苏富比上市集团在纽交所披露:苏富比集团和北京歌华文化发展集团旗下的北京歌华美术公司在北京天竺综合保税区合资成立了苏富比(北京)拍卖有限公司。此次“联姻”双方共同出资1000万元人民币注册,香港苏富比占80%,歌华美术公司占20%,至纯天珠,新家则是在北京天竺综合保税区内的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

而早在两天前,香港苏富比在北京举行2012秋拍预展时,苏富比亚洲区行政总裁程寿康对于这一事宜还刻意隐而不谈,反而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诉苦:“比较遗憾的是,中国嘉德、保利进香港很容易,今天来了,明天就能举行拍卖。但海外拍卖公司要进内地则很困难了。”

即使再困难,内地之行仍然是必不可少,“最近几年中国市场已经超过欧美,来自中国内地的藏家数量增长得非常快。五六年前内地藏家占我们生意的4%-5%,而现在已经是30%-40%,”程寿康还指出,歌华在天竺保税区的运营权也正好解决了苏富比进军内地以后有关关税问题,“我们认为这是进军内地的好时机。”

正值香港苏富比4月春拍之际,其又宣布原北京翰海拍卖老总温桂华女士出任苏富比(北京)拍卖有限公司总裁,柴宁先生出任当代亚洲艺术及二十世纪中国艺术资深专家。在业内看来,尽管拍卖界老将温桂华的专业是瓷器,但纵横拍场多年,她的加盟有助于苏富比很快地建立内地藏家的人脉网络

佳士得 后发制人,成内地首家独资公司

就在业内被苏富比(北京)拍卖的新人事关系所吸引时,佳士得突然于4月9日宣布获得了佳士得(上海)公司的营业执照,为此佳士得成为内地首家独资国际艺术品拍卖行。这在当天成为业内的爆炸性新闻

仅比苏富比晚22年的佳士得也已有200余年历史。在全球战略布局上,与苏富比无出左右。

早在40年前,佳士得就在香港设立办公室。当时仅仅是为了在香港发掘艺术品,然后将其拿到伦敦及纽约去拍卖以及客户联络。当苏富比于1973年挺进香港13年后,佳士得也发起了攻势,于1986年在香港举行首场拍卖。此后,佳士得当时的全球首席执行官克里斯托弗·戴威治对内地市场兴起反应迅捷,积极筹划设立上海代表处。

佳士得分别于1994年和1996年在上海和北京设立了代表处,是第一家在中国内地设立代表处的国际拍卖公司,而如何在内地布局也成了其亚洲业务的主要内容。

2005年佳士得通过授权北京永乐国际拍卖有限公司使用“佳士得”商标,更是被业内视为在当时政策法规不允许外资介入情况下,佳士得的一种策略。

佳士得中国区执行董事蔡金青告诉记者,2005年时,佳士得授权永乐使用“佳士得”商标权在内地开展拍卖业务,成为在内地举行拍卖的第一家国际拍卖公司,并且为永乐提供佳士得闻名于世的专业资质和标准。

对此,北京永乐总经理董军表示“对佳士得来说,授权永乐使用商标,战略意义远大于商业意义。”

尽管在业内看来,永乐对北京艺术品拍卖市场震动并不大,但在蔡金青看来,借助永乐,在过去八年的合作中佳士得得以了解中国艺术市场以及中国藏家的需求。

但真正进入内地市场,分得内地市场一杯羹,应该是佳士得、苏富比这两大拍卖大鳄共同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