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门一地现战国时期古墓 已出土9件(套)文物

市民刘先生致电称,三干渠掇刀石大桥附近的渠道内发现了一座古墓,并且有考古人员在现场发掘。记者随后从文物部门了解到,该墓为战国时期古墓,已出土9件(套)文物,墓主人身份和等级尚待确定。

渠底发现古墓

记者赶到发掘现场。该墓位于207国道三干渠闸口东南方向约300米,荆门市武警支队斜对面,水渠底部正中。一个长约2米、宽约1米的长方形的土坑清晰可见,坑内泥土已经被挖出。刘先生说:“听在场的朋友说这是一座战国时期的古墓,考古队上午就来挖了,刚离开不久,我是下午下班回来才看见的。”

古墓保存状况一般

随后,记者向市文物局了解了该古墓的有关情况。

我们8日下午接到了三干渠管理处的工作人员打来的电话,称在施工中发现疑似古墓葬。三干渠管理处的领导和现场工作人员的文物保护意识非常强,为我们文物保护工作给予了大力支持。”市文物局文博科贺科长介绍,8日下午,湖北省漳河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三干渠项目建设管理办公室组织人员在三干渠进行清淤和改造水渠底部硬化破损部分时发现古墓一座。随后,市漳河水库三干渠管理处工作人员立即报告了市文物局。文物部门接到通知后,立即和考古工作人员赶赴现场,对暴露的古墓葬进行了实地察看。

“据现场情况来看,该古墓在上世纪60年代兴修三干渠时已遭破坏,残存椁室下半部和棺室,文玩,棺盖尚存,至纯天珠,但保存状况一般。”贺科长说,8日当天,市文物局和考古专家一起去现场确定了古墓的存在,并按照程序进行了报批。9日,在进行了一系列前期发掘工作后,10日上午古墓发掘工作正式开始。

墓主人身份尚待确定

据贺科长介绍,该墓从墓葬形制分析,应是战国中晚期土坑木椁墓。此次共出土铜器、玉器、漆木器等文物共9件(套),至纯天珠目前全部转移至博物馆进行了封存,有待专家进一步清理鉴定。此外,考古工作人员还将通过进一步发掘了解棺椁结构,确定墓主人身份和等级。贺科长在此呼吁,希望广大市民共同保护荆门市的文物古迹,感谢大家对文物工作的理解与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