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墓葬群的概率也会较大

继今年3月底我市文物工作队在天坛街道柴庄居委会南居民楼施工工地发掘了5座汉代墓葬后,4月中旬,市文物工作队又在五龙口镇西窑头村南的取土工地上发现了一处汉代墓葬群。目前,野外清理发掘工作已进入收尾阶段。

最近怎么频繁发现墓葬?原来,发掘墓葬大多集中在每年的上半年,至纯天珠,因为春季工程施工多,施工前得有文物考古人员对施工地进行调查勘探,发现墓葬的概率自然大了不少。

那么,深藏在地底墓葬里的文物是如何被发掘出来的?文物考古人员发掘时用了啥法子?趁着又一处墓葬被发现的机会,济源晨报记者走近文物考古工作者,探秘他们的“地下工作”。

又一墓葬群在五龙口被发现,年代为新莽东汉初期

在五龙口镇西窑头村南建设沁河河堤的取土区,经过前期的勘探,市文物工作队在这里发现了一处汉代墓葬群。发掘过程中,市文物工作队共发现汉代砖室墓葬20余座,明清时期排水设施1处。由于前期施工,墓葬群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

目前,5座汉代墓葬和1处明清时期排水设施已被文物工作者清理出来。5座汉代墓葬中有3座为拱券顶前后双室墓,1座为前室穹窿顶后室拱券顶双室墓,另外1座为前室拱券顶后室四角攒尖顶。2座墓葬的前室一侧各有一个耳室。出土的文物主要以泥质灰陶及红陶器物为主,少量酱绿釉陶器。器形主要为罐、仓、盘、盆、井、猪圈、米碓、灶、伎乐俑、动物俑、棺钉及少量“货泉”铜钱等。从出土的文物及墓葬型制来看,文物考古工作者推断该墓葬群年代为新莽或东汉初期。

截至5月3日,野外清理发掘工作已进入收尾阶段。出土的陶器由于烧制温度较低,文玩,保存状况极差,又经过数次盗扰及墓顶坍塌,现已多为残片。文物考古工作者严格按照考古工作操作规程,将出土文物分单位打包,填写标签,注明出土位置时间等信息,统一装入定制木箱,待室外发掘清理工作结束以后,进行整理修复,并开展相关的考古研究。

保护历史,传承文化,揭秘文物考古人员的“地下工作”

从发现墓葬群至今,已过去大半个月时间,由于该工地为建设沁河河堤的取土区,工程进度要求在汛期到来之前完工,时间紧迫,任务繁重。

在这半个多月的时间里,文物考古工作者对墓葬群进行抢救性发掘,五一假期里加班加点工作。

一位文物考古工作者介绍说,一般情况下,发掘墓葬都集中在每年的上半年,因为入春后全市工程项目集中开工,工地开工前文物部门会对施工地进行文物勘探,勘探的范围广了,发现墓葬群的概率也会较大。

那么,文物考古工作者是怎么勘探的呢?前期,文物考古工作者会利用洛阳铲全面深入施工范围内地下2米左右钻探,文玩,若发现地底下有墓葬遗迹的迹象,第一时间卡探出墓葬的形状和大小,然后根据开口层位清理地表土,铲刮地平面,待墓葬轮廓基本展现出后,才能进一步进行清理、发掘。

文物考古工作者有可能会与古尸打交道,他们害怕吗?“很正常啊,一堆骨头有啥好怕的。”已经在文物考古一线工作4年的小张说,“医生看到患者体内的器官不一样得抢救吗?这是我们的工作,发掘文物实际上是在保护历史,传承文化,其实很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