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低的地方买了拿到高的地方卖

捡漏”,是一句古玩界的行话,形象的体现在‘捡’上,因为古玩界普遍认为捡漏是可遇而不可求的行为,故而,北方的方言,用一个‘捡’来寓意它的难得,是极诙谐的表达,也是汉文化中调侃文化的形象化体现。

从低的地方买了拿到高的地方卖

对初涉收藏的人来说,大多都不同程度的抱有“捡漏”心理。比如说前些年,在市场上“捡漏”的机会还真是不少。因为当时懂的人非常少,即使穷乡僻壤也有不少好东西可以淘。那时,如果你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做了一定的准备,又有一定的资金,就很容到好东西。可如今,“捡漏”的时代基本上可以说结束了。随着信息传播技术的日益发达,“老东西是值钱的古董”的观念,现在即便在穷乡僻壤也是妇孺皆知。加之,这几年收藏队伍急剧膨胀,想“捡漏”已是十分的困难。

不过,从另一种意义上讲,“捡漏”的机会是永远存在的,关键在于你怎么理解“捡漏”的含义。什么叫“捡漏”?说白了,有的东西值钱,你不知道,我知道,你没买,我买了,就叫捡漏;市面上的价,你不知道,我知道,很便宜地买回来,又卖了高价,也叫捡漏。也可以这么说,你按行市买的家具没吃亏,就是“捡漏”。因为我们虽然捡不到宝贝的“漏”,但我们可以捡时间的漏。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收藏空间和财力具备之后,收藏市场会进一步成熟,家具的市场价格就会成倍地往上涨。既然你现在没买亏,是按着行市买的,甚至高出行市一点也无所谓,从长远的角度来看这就等于是“捡漏”。

还有一种“捡漏”是属于勇者的。一件好东西摆在这儿,许多人都看过了,就因为它比行市高出10%20%,大家都不认同。比如说一张方桌的行市是1万块钱,这个店家偏偏要1.2万到1.3万元,谁都不认可。但是这张桌子,恰恰就是有几点区别于成千上万张桌子。比如说具有某种独特的工艺,过一两年它就能涨到10多万。这时候,你只要够胆魄,多花一两成的钱买下,你就等于捡了一个大“漏”。

从低的地方买了拿到高的地方卖

还有一种“捡漏”是属于智者的。比如市面上的东西,各地区的价格不一样。您知道一个地方高,一个地方低,从低的地方买了拿到高的地方卖,赚一点差价不算“捡漏”,可挣十倍甚至几十倍的差价呢?再比如说一件家具的用料大家也看清了,年代也鉴定过了,也知道行市了,应该是没有什么“漏”可捡了吧?有,你还可以捡艺术的漏。因为艺术是不可捉摸的,也是很难用语言说清楚的。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艺术有很多风格,有人喜欢这种风格,也有人喜欢那种风格,这时候就看你的艺术修养到不到家了。如果你认准了它的艺术价值,你买过来,那艺术上的升值可要远比几立方硬木、几百个小时的工要大得多。艺术是无价的。打个比方,一幅艺术价值极高的油画(比如徐悲鸿的画),其升值不是靠上等的颜料和精良的画布,而是靠艺术。艺术的升值是成火车皮、成集装箱的画布和颜料都不能换来的。“捡漏”的机会可以说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不过,那也并不代表听天由命,或者“瞎猫碰上死耗子”。西方有句名谚:“机会总是钟情于有准备的头脑”。这句话用在家具“捡漏”上,就是说那些眼力好、手脚勤、有胆魄的人,大多都能捡到漏。所以,这里要提醒大家:藏友们应先练好眼力,再谈“捡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