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研究

提升期刊的国际影响力和传播力

字号+ 作者:爱文玩 来源:文玩陈玉虎 2019-03-12 23:06 我要评论( )

;人民政协网是由人民政协报社主办,全方位报道国内外重大新闻和各级统战、政协工作最新动态,为各级政协组织履行职能服务,为广大政协委员参政议政服务,是政协

人民政协网北京3月12日电(记者  王有强 靳燕)“从1921年瑞典地质学家安特生在河南渑池仰韶村的考古发掘开始,中国现代考古学已走过了近100年发展历程。”全国政协委员、河南博物院院长马萧林告诉记者,百年来,几代考古学家筚路蓝缕,考古发掘了数千处不同时期的文化遗址,出版了数百部文物考古著作,创办了数十种文物考古类期刊,建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文物考古学体系,为研究中华文明的起源、形成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让马萧林担忧的是,近年来,尽管我国文物考古类期刊学术价值和学术质量不断提高,却面临“走不出去”的困境,“据统计,在公开发行的33种文物考古类期刊中,发行有外文版的只有3种,且均为不完全集刊,不仅在数量上占比小,在内容上亦难以完全展示,文玩,国际影响力严重不足。”

“究其原因,,中国文物考古成果尤其是文物考古类期刊几乎均为中文出版物,语言因素成为世界认识中国古代文明成就、让世界了解中国的重要障碍。” 这一问题引起了马萧林的深思。

如何推动中国文物“走向世界”?马萧林建议:加快实施“中国文物考古期刊外文版出版项目”,重点打造3~5种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文物考古类外文期刊品牌,定期刊发学术影响力较大的文物考古研究成果,及时发布最新考古发现;加快完善项目顶层设计,优化“走出去”资源配置,将该项目纳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加大政策保障和经费支持力度;加快组建项目实施团队,具体落实项目方案,细化项目相关责任与分工,推进文物考古类外文版期刊编辑出版;构建中国文物考古类期刊资源数据库,逐步建立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与国际认可的科学分析评价体系,形成中国特色的文物考古类期刊话语体系;加强期刊编委会建设,文玩,加快推进传统期刊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推出外向型数字出版产品,提升期刊的国际影响力和传播力。

转载请注明出处。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相关文章
  • 【详细】 文脉颂中华·书院@家国 人民网文化频道与“文脉颂中华·书院@家国”媒体团一同实地走访六大书院

    【详细】 文脉颂中华·书院@家国 人民网文化频道与“文脉颂中华·书

    2019-03-08 03:24

  • 最引人瞩目的是发现了5座带墓道的“T”字形大墓

    最引人瞩目的是发现了5座带墓道的“T”字形大墓

    2019-03-04 07:10

  • 人民日报海外版高级编辑齐欣迫不及待打开了自己随身携带的画筒

    人民日报海外版高级编辑齐欣迫不及待打开了自己随身携带的画筒

    2019-03-02 13:40

  • 考古发现当年遗迹 碧霞池内有亭台楼阁

    考古发现当年遗迹 碧霞池内有亭台楼阁

    2019-02-26 10:15

网友点评
尚未注册畅言帐号,请到后台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