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学家称:陕西神木石峁古城是黄帝部族居邑

作为目前所见中国史前时期最大的城址,陕西木石峁遗址获评2012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石峁遗址改变了北方的格局,曾被专家称为“2012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中最重要,也是最有代表性的考古发现”。

近日, 史学家沈长云教授发表了题为《石峁古城是黄帝部族居邑》的文章,至纯天珠,沈长云教授依据石峁遗址出土的大量文物和史料记载认为,位于陕西省神木县高家堡镇洞川沟附近的石峁古城遗址,正是传说中黄帝部族所居住的居邑。

文章指出: 黄帝活动在石峁所在的陕北黄土高原是史有明言的,那就是《史记》、《汉书》有关黄帝的陵墓在距石峁不远的陕北子长一带的记载。《史记·五帝本纪》称:“黄帝崩,葬桥山”,《索隐》引《地理志》说:“桥山在上郡阳周县”。查《汉书·地理志》,其上郡阳周县下确实记有“桥山在南,有黄帝冢”的字样,阳周即今陕北子长县,当今陕西黄陵县以北偏东三四百里的地方。

除此之外,《汉书·地理志》上郡肤施县下还记载其地“有黄帝祠四所”,肤施即今陕西榆林,在子长县北,毗邻石峁所在的神木县高家堡。既然石峁附近的榆林、子长一带有黄帝的冢墓,文玩还有人们祭祀黄帝的祠堂,则黄帝生前和他的部族在此一带活动是无可否认的。

同时, 沈长云依据《潜夫论·志氏姓》、《山海经》、《大荒西经》、《左传·成公十三年》、《国语·晋语四》、《国语·齐语》等典籍分析,认为不仅黄帝后裔白狄在陕北地区活动,黄帝部族的直接后裔周人的也都在陕北活动。

他在文中强调,根据考古专家发现石峁古城的年代为龙山晚期至夏代早期阶段,正与黄帝活动的时间大体相当,由此更能确定石峁古城为黄帝部族所居。

对此,陕西省考古研究院院长助理孙周勇表示,考古人员负责根据实物资料,文玩,客观介绍考古的发现,并不参其中的具体历史研究。“考古的历史学研究属于历史学家的研究范畴,对于上述观点,我认为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持中立态度。”孙周勇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