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研究

据遗址中发现的备料和石制品上保留的自然石皮

字号+ 作者:爱文玩 来源:网络整理贵州文玩 2019-01-09 00:51 我要评论( )

伞顶盖遗址位于湖南省临澧县佘市桥镇荷花村(原长湖村)官岭组,东距临澧县城约13公里。遗址地处西洞庭盆地中心冲积湖平原南部外缘的丘岗台地构造-沉积地貌区,海拔110米。属于澧水南部一级支流的道水河在遗址北部约1.5公里处蜿蜒而过。 湘西北澧水流域是

伞顶盖遗址位于湖南省临澧县佘市桥镇荷花村(原长湖村)官岭组,东距临澧县城约13公里。遗址地处西洞庭盆地中心冲积湖平原南部外缘的丘岗台地构造-沉积地貌区,海拔110米。属于澧水南部一级支流的道水河在遗址北部约1.5公里处蜿蜒而过。

湘西北澧水流域是湖南旧石器发现发掘最早的区域,也是湖南及华南地区旧石器遗址的最集中分布区之一。历年来,这里发现旧石器遗址超过百处,但经过正式发掘的仅10处左右,绝大多数石制品调查采集所得,较严重限制了对这一区域旧石器文化全面科学和深入的认识2011年,在进行的澧水流域旧石器短期专题调查中,于支流道水流域新发现数量丰富的旧石器地点群,显示这一流域河谷两侧的丘岗地带是更新世时期人类密集活动的活跃区,调查发现石制品反映的石工业也具有一些新的面貌特征。其中,伞顶盖遗址就是此次调查过程中发现的面积最大遗物数量最多的一处遗址(图一)。不过,囿于采集资料的主观偏颇性,对该遗址的文化堆积、时代埋藏过程、石工业性质等学术问题均还比较模糊。

图一道水流域伞顶盖及周邻旧石器遗址

结合澧水流域旧石器考古研究现状和以伞顶盖遗址为中心的道水流域遗址群新发现的学术价值潜力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国家文物局申请对该遗址进行科学的考古发掘,并得到了同意和批复。2017年5月至8月,我所联合临澧县文物局对遗址进行了小面积发掘目前第一阶段的田野考古已经结束,下一阶段拟重点开展遗址地貌演化、年代取样测试、石料资源调查、模拟复制实验考古等分析研究工作

二、考古发掘

由于近年国土资源部门在这一区域的土地开发项目,伞顶盖遗址所在处被大量地栽种上桉树类经济林木,对遗址的原始堆积和地貌景观均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因此发掘前,考古队对遗址的保存状况、文化遗存、分布范围等方面进行了客观的评估初步勘探还表明遗址的主要分布区同时还是战国墓区。综合考量上述因素后,最终选择在遗址区原始堆积后期扰动最少、石制品分布较集中的丘岗顶部进行正式发掘(图二)。虽然探方区中的战国墓葬出土遗物的空间分布不可避免存在影响,但考虑到保留的未经后期任何扰乱破坏的布方面积足以满足对遗址科学分析的要求和目标,总体上这次发掘点的选择仍较为理想。

图二遗址发掘区及环境(由南向北)

遗址布方采用顺从坐标系统开放式编号方法规格为1×1㎡,以全面揭露发掘法开展考古工作,共发掘面积约120㎡(图三)。发掘过程中,根据南方红土堆积土质结构和包含遗物的实际情况,要求民工全部使用小锄头工具进行发掘操作,并抽样采集文化层土样进行筛选,这种方式虽然使得进度比我们以往的发掘要慢,至纯天珠,但基本上最大程度地实现了此类旧石器旷野遗址的精细化发掘(图四)。此外,在信息科学采集方面,全程使用全站仪获取出土石制品的空间坐标,测量登记遗物出土产状等信息,亦初步应用影像三维建模软件尝试建立遗址模型。

图三遗址全面揭露发掘

图四遗址发掘现场

通过考古发掘,揭露出遗址的地层堆积厚度达5米,其中全探方发掘揭露的文化层厚约2米,局部以探沟法继续向下发掘揭露出的堆积厚约3米。根据土质土色和包含物,遗址堆积大致可分为6个层位。以遗址的西部剖面为例(图五),地层可简要描述如下:

图五遗址地层剖面

①A层:灰褐色黏土,土质疏松,西南高、东北低,呈坡状堆积。厚5~20厘米。属现代表土层,据当地百姓介绍,原始的地表可能较目前厚近1米。

①B层:浅红-黄色黏土,土质疏松,由西南向东北呈坡状分布,探方东南、西北局部区域因后期破坏缺失此层。厚0~50厘米。

②层:黄褐色粉砂质黏土,包含有较多的褐色铁锰结核颗粒,土质较疏松。与下覆地层呈不整合接触。厚40~50厘米。

③层:红褐色粉砂质黏土,可见灰黄色细而较密的网纹,含有较多褐色铁锰结核膜,土质较紧密,干燥后易干裂呈棱块状。厚30~60厘米。与下部地层呈渐变状态。

④层:深褐红色粉砂质黏土,夹有较多灰黄色竖状网纹,含较少的褐色铁锰结核膜,土质紧密。堆积南高北低呈坡状分布。厚70~80厘米。

⑤层:黄红色典型网纹土,较密的灰黄色网纹多呈不连续性竖状形态分布其中,基本不见褐色铁锰结核膜颗粒,土质致密、坚硬。该层大致呈水平状。厚约150厘米。

⑥层:棕褐色典型网纹土,短而粗的灰白色网纹呈蠕虫状密集分布,含有大量的褐色铁锰结核膜。土质非常致密坚硬。揭露厚50厘米,未发掘至底。据坡体出露情况推测,此层往下约4~5米可至底部砾石层。

其中第①B~④层为主要文化层,尤以③层和②层遗物最为集中,⑤层及以下基本不见文化遗存。从地层关系和石制品情况来看,此次伞顶盖遗址至少发掘揭露出上(①B和②层)、下(③和④层)两个不同时期的文化层。

遗址出土遗物均为石制品,现场编号标本3600多件,按方收集标本百件,采集标本500多件,筛选获得的碎块、碎屑类标本近千件,共计发现石制品5000以上。石制品在探方中分布密集(图六~八),越靠近台地中心数量越多,其分布密度在华南地区同时期的旧石器遗址中尚属少见。

图六第1层出土石制品分布

图七第2层出土石制品分布

图八第4层出土石制品分布

转载请注明出处。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相关文章
  • 湖南永兴县发现清代石闱子 为褒奖当地人才辈出而立

    湖南永兴县发现清代石闱子 为褒奖当地人才辈出而立

    2019-01-08 18:28

  • 湖南南县考古发现九座古炮台 呈圆形环绕疑似古城遗址

    湖南南县考古发现九座古炮台 呈圆形环绕疑似古城遗址

    2019-01-08 18:22

  • 湖南长沙发现27口古井及3座战国古墓

    湖南长沙发现27口古井及3座战国古墓

    2019-01-08 15:31

  • 考古专家:四羊方尊应为湖南本地制造

    考古专家:四羊方尊应为湖南本地制造

    2019-01-08 11:54

网友点评
尚未注册畅言帐号,请到后台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