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研究

三处遗址发现的可食用的野生植物很少

字号+ 作者:爱文玩 来源:网络整理贵州文玩 2019-01-06 23:48 我要评论( )

记者8日从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获悉,近年来,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与凉山彝族自治州(简称凉山州,下同)博物馆等单位在安宁河流域、金沙江中游北岸和盐源盆地三个重要地理单元开展了系列考古发掘工作,并获取了重要考古材料。 凉山州地区盐源盆地皈家堡遗址、

记者8日从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获悉,近年来,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凉山彝族自治州(简称凉山州,下同)博物馆单位在安宁河流域、金沙江中游北岸和盐源盆地三个重要地理单元开展了系列考古发掘工作,并获取了重要考古材料。

凉山州地区盐源盆地皈家堡遗址、安宁河流域横栏山遗址和金沙江中游北岸莲塘遗址均属于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址,文玩距今50004000年。

图为正在筛选种子的闫雪。

主要从事植物考古研究的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助理馆员闫雪表示,考古人员依靠当前的阶段性成果,已对凉山州地区新石器时代晚期汉代农作物结构有了一定认识

“三处遗址的植物遗存发现了较多田间杂草,说明在新石器时代晚期阶段凉山州地区可能已经有了种植业。”闫雪告诉记者,三处遗址发现的可食用的野生植物很少,仅横栏山遗址发现了少量葡萄属,至纯天珠,说明该区域植物性食物资源的获取可能主要依靠种植业。

图为滇北、滇中和凉山州南部出土麦类遗存遗址分布表。

闫雪介绍目前的植物考古工作显示新石器时代晚期至西周盐源盆地、安宁河流域、金沙江中游北岸先民食用稻、粟、黍。而商周时期安宁河流域高坡遗址、沙坪站遗址和盐源盆地道座庙遗址浮选结果显示先民依然延续了新石器时代晚期的食物结构,以稻、粟、黍为主。“不过不同地区三种作物的比例差异较大,这与地域环境有很大关系。”

“目前凉山州地区的植物考古遗存为我们了解新石器时代凉山州地区农业发展历史、作物的交流与传播等积累了材料。”闫雪透露,“皈家堡遗址延续时间长,聚落布局清晰,植物遗存保存情况较好。我们对该遗址进行了浮选工作,获得了一批植物种子和木炭,还采集了植硅体、孢粉的样品。”

图为盐源皈家堡遗址出土的炭化种子。

据悉,未来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将与合作单位一起,,利用多种研究手段,在时空框架下讨论人与环境的互动关系、聚落的功能分区等问题

转载请注明出处。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相关文章
  • 四川郫都区发现最早乡级实物陶片

    四川郫都区发现最早乡级实物陶片

    2019-01-06 23:45

  • 这次出土的漆床与商业街船棺葬出土A型漆床的形制和纹饰十分接近

    这次出土的漆床与商业街船棺葬出土A型漆床的形制和纹饰十分接近

    2019-01-06 16:18

  • 墓室的一端长有一棵枝繁叶茂的黄桷树

    墓室的一端长有一棵枝繁叶茂的黄桷树

    2019-01-06 16:03

  • 墓地位于城河东岸一处半坡上

    墓地位于城河东岸一处半坡上

    2019-01-06 12:59

网友点评
尚未注册畅言帐号,请到后台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