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研究

2012年邢窑遗址发掘有重要收获

字号+ 作者:爱文玩 来源:网络整理 2018-12-26 01:00 我要评论( )

邢窑是我国古代以烧制白瓷而著名的窑场,有南青北白的称谓。上世纪八十年代首先发现于河北省邢台市的临城县,继而在邢台市的内丘县发现,目前为止共在内丘、临城、邢台、高邑四县发现隋、唐、五代、宋金、元等时期窑场遗址三十多处。二十多年来,共进行过

邢窑是我国古代以烧制白瓷而著名的窑场,有“南青北白”的称谓。上世纪八十年代首先发现于河北省邢台市的临城县,继而在邢台市的内丘县发现,目前为止共在内丘、临城、邢台、高邑四县发现隋、唐、五代、宋金、元等时期窑场遗址三十多处。二十多年来,共进行过三次考古发掘工作,每次都有新收获,各项研究也随着新发现的增多走向广泛和深入,邢窑的本来面目也逐渐清晰,其产品的多样化、白瓷的朴素典雅、透影瓷的精细美观以及“盈”、“官”、“翰林”等款瓷器的批量生产都成为邢窑瓷器的鲜明特色。发掘出的窑炉遗迹,成片出土,时代延续长,其产品陶、瓷共出,所有这些都给邢窑研究带来很大的想象空间。考古发现证明,内丘城关一带正是邢窑遗址的中心窑场,是邢窑研究的重点区域。

2012年5月中旬开始到11月中旬,河北省文物研究所主持在内丘县城西关村南部对邢窑进行第四次发掘。此次共完成10米×10米考古探方12个,发现遗迹有北朝至唐代窑炉11座,灰坑144座,灰沟6条,井35眼,墓葬22座,出土瓷器和窑具残片20万件、片以上,完整和可复原器物约超过2千件,器种类有砖、瓦、陶、素烧、三彩、瓷、铜、铁、骨以及窑具等。

2012年邢窑遗址发掘有重要收获

G4唐三彩

出土的11座窑炉成四组分布在发掘区内,一组为Y1—Y5,在发掘区约中部,除Y4外共用一个窑前工作坑,四座窑围绕在东西长、南北窄的工作坑周边,坑底距现地面深3.50米,北壁有上下的台阶。窑体积大小不一,其中Y2完整不缺,窑门做工不精,两边各残留有砖墙,形成窄狭的门前过道;一组为Y6—Y8,位于发掘区中部偏北,共用一窑前工作坑,坑底距现地表深2.95米,东部有上下的台阶。窑门做工较规整,两边残存有下部用砖、上部用坯砌筑的狭窄过道;一组为Y10、Y11,在发掘区东北部,两窑南北相对,深度不一,Y11在北,其南面为窑前工作坑,坑大致圆形,坑底距现地表约深3.75米,南部有台阶上下。Y10在南,窑门西边有上下的台阶,北面为窑前工作坑,坑底高出Y11,Y11通过台阶与Y10工作坑相连通;另一个窑Y9在发掘区东南,整体靠上,是被破坏最严重的一座。从打破关系和出土遗物看,Y9废弃年代为唐,其余为隋代。

灰坑144座,有圆形、长方形、方形、不规则形几种,壁、底多不规则。大小不一,大坑长度超过8米,小的1米左右。深浅不一,深的距现地表超过3米,浅的不足1米。坑分布密集,同时期坑间打破关系不多,不同时期坑之间叠压、打破关系较多而复杂,早期相邻两坑之间多留有厚不足0.10米隔墙的现象。从出土遗物看这些灰坑废弃年代在北朝晚期到唐代。

灰沟6条,其中东西向2条,南北向4条,其特点之一是长,有5条沟穿越发掘区,二是不甚规矩,三是废弃年代不一,其中G6为隋代,G2、G4、G5为唐代,G1、G3为明清时期。因为沟纵横在发掘区内,与不同时期的窑、坑、井、墓都发生了叠压、打破关系。

井35座,皆圆形,遍布发掘区,北半部较集中。有较多在历史上因为塌方形成井口扩大,使得井内堆积较多生土的现象。井深距现地表有的不足5米,有的超过6.30米。从井内回填遗物看,井的废弃年代从北朝一直到明清时期。

墓葬22座,洞室墓为主,另有少量瓦棺和土坑墓。洞室墓是这一带土葬墓的特色,竖穴墓道多南或东南向,墓道底面稍呈斜坡形。洞室面积不大,形状也不甚固定。洞室内多放一棺,个别为双棺或双骨架,迁葬常见。皆平民小墓,随葬品很少,偶见小件瓷器、铜钗、铜钱等。从打破关系和随葬品看,这批墓葬年代有北朝、唐、金、明清几个时期。

此次发掘出土遗物丰富,以窑前工作坑和灰坑、灰沟为主。北齐至隋初遗物以碗为大宗,另有钵、高足盘、瓶、罐、盆等,釉色以青和青中泛黄的为主,青中泛白的不多。窑具有大量的三角支钉、喇叭形窑柱和少量的筒形窑柱等,同时伴出有较多的砖、瓦、瓦当、陶盆、陶罐残片等,还发现了少量绿、黄褐釉瓷胎陶片;隋晚期瓷器明显的变化是青瓷、黄瓷、白瓷显著区分,黑瓷出现,化妆土普遍使用,器类较以前丰富,器形也有明显变化,如碗类器物变得高敞、挺拔等,同时伴出有更多的砖、陶瓦、瓦当、瓦当模子以及陶盆、陶罐等,还发现了三彩残片。唐代遗物种类更丰富,白瓷和细白瓷明显增多,出现较多的大型化器物,三彩片发现较多。器形有碗、钵、盘、杯、罐、瓶、盆、壶、炉、俑、瓷塑、模子等以及各式匣钵、窑柱、支钉等窑具,另外也伴出有一些砖瓦残片和较多的陶盆、罐、瓮、缸、瓦当以及灰陶盘、炉、砚台、磨光黑陶盘等。

2012年邢窑遗址发掘有重要收获

北朝弧边三角形瓦当

此次发掘的重要收获,首先是发现的窑炉年代早,是邢窑已发现窑炉中最早的几组,为研究邢窑早期窑炉和产品提供了非常难得的资料;完整度高,虽被隋、唐时期的灰沟、灰坑等遗迹破坏了窑体部分,但窑门、火膛、窑床大部尚存,窑顶、窑壁、烟囱等也存在较多,实属难得;布局模式罕见,多窑共用一个窑前工作坑,是研究早期邢窑窑炉开凿、布局和烧瓷行为的重要资料。

其次是早期灰坑群和遗物的发掘,据不完全统计,这次发现堆积有北朝时期遗物的灰坑约超过20个,遗物丰富,,时代单纯,是邢窑历次发掘中首次批量出土的早期遗迹、遗物,也是该区域制瓷窑炉可上推至北朝时期的重要证据。

2012年邢窑遗址发掘有重要收获

早期坑及相邻隔墙

隋三彩的发现也是这次发掘的重要收获,是首次邢窑发现,瓷胎,胎色浅粉或白,火候较低,断面上有较多的红褐色颗粒、石英颗粒和白色熔块。单色釉外壁绿色,内壁浅黄,两色釉为黄、绿,釉下施有一层白色化妆土。没有发现成形器,大致为碗、钵类。

转载请注明出处。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相关文章
  • 辽宁发现3500年前古灌渠 由瓶颈陶片确定出遗址

    辽宁发现3500年前古灌渠 由瓶颈陶片确定出遗址

    2019-01-01 22:44

  • 落款为永宁王府掌理府事肃湷立

    落款为永宁王府掌理府事肃湷立

    2019-01-01 22:43

  • 山西阳城将修缮商汤行庙遗址

    山西阳城将修缮商汤行庙遗址

    2019-01-01 22:42

  • 陕西宜川发现一处春秋时期遗址

    陕西宜川发现一处春秋时期遗址

    2019-01-01 22:38

网友点评
尚未注册畅言帐号,请到后台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