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研究

浙江龙游荷花山早期新石器遗址

字号+ 作者:爱文玩 来源:网络整理 2018-12-22 07:22 我要评论( )

荷花山遗址位于龙游县湖镇马报桥村邵家自然村,钱塘江上游的衢江南岸,金衢盆地的中部。遗址坐落在海拔高程56米至65米、相对高程约10米的低丘上。遗址埋藏较浅,因乡镇垦种经济植物及相关建设,造成遗址一定程度的破坏。经国家文物局批准,进行了正式发掘

花山遗址位于龙游县湖镇马报桥村邵家自然村,钱塘江上游的衢江南岸,金衢盆地的中部。遗址坐落在海拔高程56米至65米、相对高程约10米的低丘上。遗址埋藏较浅,因乡镇垦种经济植物及相关建设,造成遗址一定程度的破坏。经国家文物局批准,进行了正式发掘。发掘过程中,还进行了针对性的勘探调查。

浙江龙游荷花山早期新石器遗址

根据先期获得的线索,发掘区分为东、西两区,东区在荷花山的东端,一条新开垦的简易道路,破坏出遗址的一个大剖面,发掘依道路布10×10米探方4个,编号T1——T4,并作局部扩方,发掘面积600平方米。西区在东区之西南约150米处,在一个山坳的上部位置。这里因建造小型水库,破坏了一处“石器、块石混合遗迹”,因此布下10×10米探方2个,编号T1、T2,局部扩方;另在北侧更高位置布一小探坑(TG1),总共发掘面积250平方米。

东区处在坡顶向下的位置,地势西高东底,由于种植茶树,文化层暴露,西南部(位置较高一侧)几无文化堆积,直接裸露生土,但发现20多个有一定分布规律的柱洞;向东北延伸,则为逐渐加厚的文化层堆积,最厚处约120厘米。共分6个文化层,清理灰坑20余个。发掘出土的遗物分陶器、石器和块石三类,陶器普遍呈红色(红衣,裸露的胎色也呈红黄色),以粗泥陶为主,夹炭陶(掺杂稻壳)次之,少量夹砂陶。陶器有大口盆、平底盘、圈足器以及类型比较丰富的双耳罐。石器除少量磨制的石锛、石凿等,以砾石石器为主,如磨盘、磨棒、石球、石锤等,也有一定数量的石片石器。遗址中的卵石块数量很大,其中包含了用作工具的自然石块,两者不易区分。总的看来,东区遗存中,除少量的晚期灰坑,文化内涵一致,遗物特征统一,属于同一个时期,即上山文化的中期。遗址的成因,推测是一处“小聚落”:西南角的较密集柱洞,是当时的木结构居住建筑,而其东南方向的文化层堆积和灰坑,则是“小聚落”存续期间的生活遗迹和垃圾堆积。根据碳十四测定数据,东区遗存的年代为距今9000多年。

西区堆积同样厚薄不均,TG1位置深达170厘米,分七层。T1、T2位置堆积较浅,表土层下,分两个文化层。发掘的主要对象为早已暴露的“石器、块石混合遗迹”,初判断为一处“石器制造场”,后被否定。“石器、块石混合遗迹”可分为上下两层,,分布面积约150平方米,遗存中缺少“石器制造场”应该具备的石砧、石器粗坯、碎屑等,相反,所见石器都是成形或使用破裂的石器,如石磨盘、石磨棒、石球、石锤、石锛、石凿等。出土陶器迥异于东区,以夹炭陶为主,多见红衣剥落痕迹,陶色明显偏黑,绳纹多见,器形有釜、罐、盘等,特征近似跨湖桥文化。

荷花山遗址是继上山遗址、小黄山遗址后,在钱塘江地区发掘的第三处早期新石器时代遗址,又一次证明钱塘江流域在早期新石器时代的重要地位,也为研究浙江地区早期新石器时代文化的区域分布、源流关系,特别是上山文化与跨湖桥文化的发展关系提供了珍贵的资料。

转载请注明出处。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相关文章
  •  陈家埠古墓群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闻堰街道湘湖旅游度假区老虎洞村陈家埠浙江海洋学院周边山坡

    陈家埠古墓群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闻堰街道湘湖旅游度假区老虎洞

    2019-01-01 16:51

  • 按其地理位置可暂定为章村窑;从现场采集瓷片标本分析

    按其地理位置可暂定为章村窑;从现场采集瓷片标本分析

    2019-01-01 16:46

  • 浙江建德梅城镇古牌坊及石构件考古调查结束

    浙江建德梅城镇古牌坊及石构件考古调查结束

    2019-01-01 16:23

  • 浙江发现一新的恐龙

    浙江发现一新的恐龙

    2018-12-30 12:46

网友点评
尚未注册畅言帐号,请到后台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