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研究

广州流溪河上游发现先秦两汉遗址群

字号+ 作者:爱文玩 来源:网络整理 2018-12-18 02:48 我要评论( )

广州从化良口镇大塘边窑址 6月13日是第10个中国文化遗产日。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披露市一大道宋明城墙遗址、流溪河上游先秦两汉遗址群、恒福路汉唐墓葬、北京路清代古船、越秀中路南汉北宋河岸遗存等2014广州五大考古发现状况。广州流溪河上游先秦两汉遗

广州流溪河上游发现先秦两汉遗址群

广州从化良口镇大塘边窑址

6月13日是第10个“中国文化遗产日”。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披露市一大道宋明城墙遗址、流溪河上游先秦两汉遗址群、恒福路汉唐墓葬、北京路清代古船、越秀中路南汉北宋河岸遗存等“2014广州五大考古发现”状况。广州流溪河上游先秦两汉遗址群位于吕田、良口、温泉三镇,各期遗址共260多处,包括220处先秦两汉遗址。

三镇新发现遗址260多处

流溪河属珠江水系北江支流,发源于广州市东北部的从化区吕田镇与龙门县交界的桂峰山至大岭头一带,从东北到西南流贯从化、花都、白云,全长157公里,流域总面积2300平方公里。

去年6月开始,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联合中山大学南中国海考古研究中心、从化博物馆等单位组建联合考古调查队,在从化流溪河流域进行文物资源考古调查。截至今年2月13日,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基本完成上游三镇的田野调查工作,足迹覆盖三个镇、73个行政村(社区),调查面积约200平方公里。在流溪河上游吕田、良口、温泉三镇共计新发现各期遗址共260余处,极大丰富了该地区早期遗址的数量。此外,还发现其它时期的墓葬、窑址,以及古建筑、碑刻、摩崖石刻等遗存。

三个阶段遗址各有特征

经初步整理分析,这批先秦两汉遗址群主要包括三个阶段。最早为新石器时代晚期至商周时期,以绳纹、曲折纹等印纹陶为特征,夹砂灰陶为主,陶质坚硬,少量夹砂灰、黄软陶,可辨器形以圈足壶、罐为主,少量尊、器座、纺轮等,还采集一些石锛、石斧、箭镞、砺石、穿孔石器等,该时期遗存主要分布于吕田盆地、安山盆地、鸭洞河河谷、石岭少沙盆地、桃园盆地以及偏远山区。

其次为春秋至战国早中期,以夔纹陶、重菱形纹、方格纹陶片为特征,泥质或夹细砂硬陶为主,灰陶、灰褐陶居多,可辨器形有各形制罐、翁、簋、豆等,该时期遗存仅见于灌村盆地。最后,是战国晚至秦汉时期,以米字纹、方格纹陶片为特征,泥质或夹细砂硬陶为主,灰陶、灰褐陶居多,可辨器形有各形制罐、翁等,多见于吕田盆地、灌村盆地。

去年底,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还邀请学者就遗址情况召开专家论证会,与会专家听取流溪河流域文物资源考古调查成果汇报,对考古调查、试掘所获文物标本进行观摩分析。今年2月,广州市长陈建华对流溪河流域文物资源考古调查项目作出新的指示,要求对流溪河流域先秦文化遗存进行“认真梳理、加以保护”。目前,考古人员正在对资料进行整理分析,以期尽快完成考古调查报告的编写出版。

宋明城墙遗址现身闹市

此次发现宋、明遗址的市一大道,在人民北路以东、东风西路以南、南隔彭家巷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光孝寺相邻,位于广州第一批地下文物埋藏区———广州古城至珠江北岸地下文物埋藏区范围。城墙遗址南侧堆积最深距现地表近6米,自上而下包括近现代、民国、清、明、两宋及唐末五代时期堆积层。

除宋明城墙外,现场清理出明代至民国时期水井、灰坑、灰沟等遗迹。专家介绍,广州在民国时期明清广州城墙基本上被拆除,仅存越秀山上1000多米长的一段。这段宋代城墙则因明清时期已经埋藏在地下而得以保留。此次发现的宋、明时期城墙遗址是广州古城考古的重大发现,与文献记载完全吻合。在国家文物局主编的《2014中国重要考古发现》一书中被列入全国38项重要考古发现之一。

根据专家意见,,市政府决定对城墙遗址实施原址保护,目前对城墙遗址实施临时保护性回填,待条件成熟时予以展示。

转载请注明出处。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相关文章
  • 广州黄埔沙岭发现春秋时期越人墓地

    广州黄埔沙岭发现春秋时期越人墓地

    2019-01-01 22:58

  • 广州老城近郊两年发掘古墓488座

    广州老城近郊两年发掘古墓488座

    2018-12-30 01:32

  • 广州南沙发现杨瑞石原作

    广州南沙发现杨瑞石原作

    2018-12-29 21:42

  • 日军的飞机开始疯狂轰炸广州及其周边的城镇

    日军的飞机开始疯狂轰炸广州及其周边的城镇

    2018-12-29 01:34

网友点评
尚未注册畅言帐号,请到后台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