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研究

湖南省古丈县会溪坪土司遗址2015年水下考古调查

字号+ 作者:爱文玩 来源:网络整理 2018-12-16 19:16 我要评论( )

老司城遗址经过数年来的考古发掘工作,结合文献资料的佐证,其历史沿革、城址布局、文化内涵等得到了初步的认识,但能达到较多了解还有一定的距离,目前所掌握的是:永顺土司从唐末~五代时期发迹以来,历经北宋、南宋、元、明、清等朝代,约800年历史,在

老司城遗址经过数年来的考古发掘工作,结合文献资料的佐证,其历史沿革、城址布局、文化内涵等得到了初步的认识,但能达到较多了解还有一定的距离,目前所掌握的是:永顺土司从唐末~五代时期发迹以来,历经北宋、南宋、元、明、清等朝代,约800年历史,在这一历史进程中,代表其主要政治、经济、军事中心的“王城”多次发生变动,有会溪城、龙潭城、王村、老司城、新司城之说,因文献资料的模糊,迁移的具体时间仍未得到较为满意的答案。老司城遗址考古因出于保护的需要,并未对鼎盛时期的明代中后期以前的地层做有突破性的考古发掘工作,2012年仅有的一次开挖探沟解剖城墙,也只是发现了宋朝时期的部分陶瓷残片,即使根据文献记载为彭福石宠南宋时期将城迁至老司城,然而,南宋以前的中心到底在哪,仍没有准确的结论。为此,通过考古调查、发掘工作,结合历史文献,论证和解读老司城前期的中心区域位置所在,是我们需要考虑的问题。

由于20世纪70年代初凤滩水电站的关闸蓄水,整个酉水主要干流适宜人们居住的河谷区域均被淹没,古文化信息也多淹没于幽深的水域之底,我们在寄希望于田野考古工作的同时,因水的原因,只能被迫启动水下考古工作。

2015年11月27日,由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组队,邀请上海海洋大学、云南抚仙湖水下古迹研究中心等机构,对湖南省凤滩水电站淹没区的会溪坪遗址进行为期17天的水下考古调查工作。

一 地理位置

古丈县位于湖南省西部、湘西自治州中部偏东,武陵山脉斜贯全境,县境内山峦重迭,由西向南、向东、向北方向延伸,这里山势高峻,沟深谷窄,形成锯状屋脊,分向东南和西北稍平缓,溪河谷地错落其间。会溪坪位于贯穿古丈县境的酉水河岸,距县城约20千米,酉水在此蜿蜒转曲,环山顺流,山体与河谷交接地带,多构成较为平缓的低地,适宜人们居住与耕作。

二 历史沿革

古丈县,因治城设古丈坪(今属古阳镇)而得名。战国时,古丈地属楚。秦统一中国,置郡县,古丈属黔中郡。至汉,属武陵郡酉阳县。三国时,属东吴荆州郡酉阳县。自梁至隋,改属沅陵郡大乡县(其治城设今永顺老司城)。至唐,属黔中道溪州。五代十国时,属楚溪州下溪州。至宋,属辰州泸溪郡。至元,属保靖州地。明朝时,改属永顺宣慰使,永顺所辖3州、6峒长官司。清雍正五年“改土归流”,设永顺同知治此。

三 工作过程

本次的水下考古工作,根据“2016年湖南省水下考古工作计划”进行,在做好文献、档案资料的调查整理中,开展实地调查,先行对周边与遗址有关的区域实施田野考古调查,随后启动水下考古工作,目的是通过前期调查,了解该区域的水深、水质、水温、水中缓流层、淤泥厚度、古迹点位置、文化层分布等情况,以便确定能否实施科学的水下考古发掘工作。

四 调查收获

工作中,我们开展了声呐扫描、机器人水下调查、人工潜水调查、水下拖曳成像调查等相关措施。
通过17天的水下考古调查工作,我们掌握了相关水情,了解了溪州铜柱迁移后遗址点的现状,发现了水稻田、较多树桩、窑址、建筑址、挡土墙、文化层等,对原始地貌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图一至图十)。

湖南省古丈县会溪坪土司遗址2015年水下考古调查

图一 声呐扫描图像

湖南省古丈县会溪坪土司遗址2015年水下考古调查

图二 现场研究

湖南省古丈县会溪坪土司遗址2015年水下考古调查

图三 下潜

湖南省古丈县会溪坪土司遗址2015年水下考古调查

图四 调查水域

湖南省古丈县会溪坪土司遗址2015年水下考古调查

图五 水下树桩

1.根据声呐扫描、水下机器人、水面人工定位实测等方法,确定了相关点的位置与水位。会溪坪12月初期水域处在冬季储水高水位,最深处在原有古河道,深约70余米。彭士愁庙位置水深57米,窑址水深31米,水稻田表面处水深30米,发现的挡土墙位置水深高度不等,在24~35米,1号建筑址水深32米,2号建筑址水深43米。会溪坪区域12月初水温为15度左右,30米以下水温低于10度。

2.会溪坪的部分卵石挡土墙上部,有回填土层,灰黄色土,厚约0.5~0.7米不等,其土质较为紧密。发现有宋代青瓷残片。

3.窑址直径2.5米,垮塌,顶部无存,火膛处坍塌,底部被淤泥覆盖,淤泥厚度不清,所露窑壁为0.3米左右的卵石垒砌,残高1米,直壁,上略呈弧形,卵石表面及部分外露土质表面呈明显暗红色火烧痕迹,泥土的烧结层较厚。未经考古发掘,其用途不明。

4.1号建筑址 垮塌,仅存部分基础,若隐若现,多为淤泥覆盖,墙基系泥土夯筑而成,墙体厚0.4米,最高处仅存0.32米。

2号建筑址 坍塌,墙体以片石垒砌,残高约0.6、残长3.2米。

卵石挡土墙 共4处,以20~30厘米左右的卵石垒砌而成,主要防止内侧的垂直土体坍塌。

5.溪洲铜柱原位于会溪坪下寨正对面山麓的一小块平地上,面积约300平方米,旁有小溪汇入酉水,称铜柱溪(现枝柳铁路“铜柱1号洞”外侧)。因属淹没区,1977年由会溪坪村支部书记带领本村8名劳力将其运送至永顺县王村。搬迁后,其基址因修建公路,被下滑的碎石掩埋,其平地经水下测量,仅在外侧尚存约100平方米的平地。

6.结合陆地考古调查,对于有部分学者认定的“彼(彭士愁)乃弃州保险,,结寨凭高,唯有鸟飞,谓无人到”的地点为对面的九龙蹬,且古丈、永顺两地的文物工作者都专程查探并得到认可。本次考古队专此攀爬,亲历山顶,并进行考古调查,认为该处的建筑地面为倾斜的自然沉积岩,且层位关系明显,并不是人工开凿的阶沿石;所谓火坑,经查为山体岩石横向裂隙形成的狭小竖向岩罅,最宽处约20厘米,深不见底;所谓的墙体也是因沉积岩受植物根系影响产生崩裂等形成的似人工垒砌的形状。考证认定山顶并无半块残砖断瓦,也无火坑、墙体、建筑台明等,从地形、现场判定,九龙蹬场地狭窄、四面石壁,无法实施粮草供给,不适宜现代班以上的军队驻扎。

湖南省古丈县会溪坪土司遗址2015年水下考古调查

图六 水下调查

湖南省古丈县会溪坪土司遗址2015年水下考古调查

图七 挡土墙

湖南省古丈县会溪坪土司遗址2015年水下考古调查

图八 建筑址

湖南省古丈县会溪坪土司遗址2015年水下考古调查

图九 文化层

湖南省古丈县会溪坪土司遗址2015年水下考古调查

图十 窑址

转载请注明出处。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相关文章
  • 后到湖南省沅江府任通判

    后到湖南省沅江府任通判

    2018-12-30 10:41

  • 为探讨资水流域的古代文化和湖南与岭南地区古代交通

    为探讨资水流域的古代文化和湖南与岭南地区古代交通

    2018-12-27 10:09

  • 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专家张兴国表示

    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专家张兴国表示

    2018-12-26 02:14

  • 在由湖南省考古研究所主持的湖南省常德市澧县宋家岗遗址考古发掘工作中

    在由湖南省考古研究所主持的湖南省常德市澧县宋家岗遗址考古发掘工作

    2018-12-22 14:30

网友点评
尚未注册畅言帐号,请到后台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