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又是应承当时外销出口的需要

唐代长沙窑瓷器,早期胎色为褐红色,胎质较粗糙,釉色有灰黄色及灰青色,釉色黄中带青,有些瓷器釉与胎成分元素相差较大,烧制后结合不好,常常会有剥釉现象。后期长沙窑瓷器胎色为灰青色,胎质较细,釉色有黄色和青色,有的通体施乳白釉,白中闪青,有的通体施蓝釉绿釉,还有极少数施红釉。此类瓷器因胎和釉成分元素配比合理,所以结合严密。

唐代长沙窑瓷器创烧了釉下彩与釉中彩瓷器。在瓷胎上用铁、铜作呈色剂,用毛笔将纹饰图案描绘与素胎上,然后用一层釉覆盖。有的直接描绘于未烧纸的釉上,再入窑长时间高温烧制,使美丽的色彩从釉里呈现出来。釉下彩绘内容丰富,既有人物、动物、花鸟、山水、象形图案,更有诗词文字书法等。艺术造诣达到空前的高度。唐代流传至今纸绢书画真迹寥若星辰,而唐代长沙窑瓷器上却有许多绘画书法填补了唐代美术史上的空白。

在唐代的彩瓷中,长沙窑彩瓷在中国陶瓷史上有着特殊的地位。它始烧于初唐,兴盛在中晚唐,终结于五代。长沙窑彩瓷的出现,既代表了中国陶瓷从注重釉面装饰到注重釉下彩绘的审美追求的一种新发展,它又是应承当时外销出口的需要,是当时最著名的一种外销瓷,是中外文化交流发展的一个实证。因此,在鉴识时要充分地考虑到这两个方面的因素。从形制到装饰,长沙窑除展现出了中国古老文化的发展以外,也融合了很多西域的阿拉伯文化、伊斯兰教和印度佛教等的艺术元素,这些在鉴识中都要予以充分的关注。

从胎釉角度看,早期的制品胎质较粗疏,呈灰黄、暗红或青灰色。中期以后胎质稍坚硬,色呈深灰或浅灰。胎体一般显粗厚。但长沙窑的壶、罐相对显轻薄,且在内壁留有瓦棱状的轮旋纹。仿品常忽略这一制作特征,且胎壁往往做得过厚,胎体显重。仿品对胎质常把握不好,不是过粗,就是过细;胎体不是过重,就是过轻。

长沙窑彩瓷施釉早期为米黄、姜黄,中期以后青色加重,为青黄或青绿。壶罐的外壁施釉不到底。为绘画需要,在胎釉之间,均施一层薄薄的白色化妆土,至纯天珠,然后在这上面作画。仿品常无化妆土。和唐代其他彩釉瓷一样,长沙窑彩瓷釉面大多有流淌现象,且在放大镜下均可见器身上布满了细小的鱼子纹开片,且开片内可见腐蚀之痕和个别爆裂之处。壶类制品的短流口沿和模印贴花的贴塑折角之处应有爆釉现象,这也是长沙窑瓷真品的一个重要特征。仿品常把开片做得偏大,过分明显,开片中不见腐蚀痕迹,短流和贴花的交楞处也没有爆裂现象。

还有一点,长沙窑彩瓷的釉下绘画创意独特,线条灵活而流畅;模印贴花的刀功熟练,刻画生动。这是最难仿制的。仿品常在这些地方露出马脚。仿品的褐彩模印贴花人物器常常是褐彩淡而无力,文玩,人物形态呆滞,刻画线条模糊,形象缺乏精神。人物的衣褶之处也不见剥釉现象。

鉴识唐代彩釉瓷,要从胎釉特征和制作工艺等多方面去全面考察,要仔细去发现仿品人工仿造的痕迹。比如,真品的棕眼自然,大小不一。仿品常无棕眼,或以人为做出。在形制造型的大小范式、比例协调,以及做工的精细程度等等方面,凡遇刻意精工之作就要小心至纯天珠,因为古代制品技艺娴熟、随心所欲,瓷品反而有粗糙厚薄不均之态。再者,现在仿造技术高超,即便所有特征都对,也要看看是否有真正的旧气?有否人为的痕迹?不然,就容易吃药。

长沙窑作为古代陶瓷艺术珍品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追捧。随着发掘和研究的深入,现在无法破解的书写在长沙窑瓷器上大量的图文信息,一旦被破译解密,长沙窑的价值还将不断攀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