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调查:中国的仿古产业已成企业化

2012年3月15日央视《今日观察》播出《文玩市场如何不再雾里看花?》,以下是节目实录:

文物艺术品市场自古以来便是鱼目混珠,真假难辩的,但是发展至今却已经是“假”得让人心惊肉跳了。从24亿的“金缕玉衣”到估价2.2亿元的“汉代玉凳”再到几十、几百元的摆件,如今的文物艺术品市场被“天价”、“赝品”、“陷阱”、“泡沫”,等等字眼紧紧地包围着。为什么文玩艺术品市场的“乱象丛生”呢?造假、制假的背后又有着怎样的生产、营销和流通的链条?央视财经频道主持人姚雪松和著名财经评论员霍德明、刘戈共同评论。

文玩艺术品市场,假货、赝货横行,惊人造假术背后,埋伏怎样陷阱?造假、制假,庞大产业链如何形成?

广东的四会、揭阳、平州,是翡翠交易最集中的地方。翡翠又称作缅甸硬玉,A、B货是业内的俗称,A货就是未经过任何后期人工处理的天然翡翠,B货、C货是指质量很差的玉石,经过人工填充、漂白、上色,加工而成的翡翠。

在四会郊区的一家翡翠加工厂,地上几只塑料筐里堆满了原形的石料。从外观上很难把这些石头与翡翠联系在一起。车间里几个大铁柜,正冒着腾腾的雾气,散发出刺鼻的气味。

记者:这里面这么呛,什么味?

工厂主(广东省四会市假翡翠加工厂):有酸,硫酸。

记者:这是硫酸啊。这桶里边是硫酸?工业硫酸。这里面是什么?硫酸?

工厂主:这个不是硫酸,氢氧化钠。它煮透了,这个煮熟了。如果是这个中间没有煮熟,它里面有一块一块白色的。

记者:这得煮多长时间?

工人:这个要煮一段时间。

记者:好几天吗。

工人:两、三个月,三、四个月。这不是煮饭,是煮石头。

加工翡翠B货、C货,是先将劣质石料放在强腐蚀性化学试剂里煮,去除各种杂质、杂色,俗称煮料。之后充色,工厂主透露,他们是有分工的,充色会有另外的人来做。在位于广州郊区的这家加工厂,一个车间里堆放着一只颜料桶,里面装有半桶绿色的液体颜料。翡翠的颜色是决定价值的关键,厂主说他们所用的颜料都非常接近自然翡翠的颜色,要用高压打进煮开的石头里,随后立刻进行注胶。在另外一个车间里,并排安放着几台真空高压注胶机,注胶就是把透明的环氧树脂注入到经过强酸、强碱去除杂质的石料缝隙中,提高透明度。也就是水色、水头。工厂主说给石料充色,注胶只需要几天时间,他们刚做完一批,地上堆满的就是已经充完色,注好胶的翡翠石料。

工厂主:这个打磨抛光就可以了。

记者:这外边箍了一层什么东西啊?

工厂主:树脂胶、环氧树脂胶,你拿去外边自然光看吧,在外边看好漂亮的。

几道工序下来,原本很差的低档原料改头换面,成了足以乱真的上好翡翠,身价倍增,更让记者震惊的是,有些加工厂使用的甚至根本不是玉石原料,这些染绿色的白色石头,就是用普通的白石刚加工好的。作坊老板介绍,用普通石头做翡翠,工序基本一样,只是上色环节略有不同,这个烤箱一样的设备是用来上色的。

工厂主:颜色是描上去的。这是他画了颜色之后,塑料纸包上然后放进去烤,烤颜色,温度烤熟了。

记者:是不是得烤很长时间?

工厂主:烤二十多个小时。

记者:二十个小时就烤好了。

在注胶环节,这家作坊用的不是环氧树脂,而是一种更有毒性的化学物质——三乙醇胺,它全称氨基三乙醇。其毒理学数据为极性毒性。对眼睛有强刺激,如果人沾染接触到,手和前臂会出现皮炎和湿疹,作坊主拿出一个已经制成的挂件。

记者:天光墟市场也卖这个。

工厂主:有,早上的时候大把的卖,成批成批的卖。

戴着一个已经充色注胶好的手镯半成品,记者来到一家专门复杂打磨的作坊,几个小时后一只精美的翡翠玉镯呈现在我们面前。

霍德明: 仿古产业已经完全企业化

(《今日观察》评论员)

我觉得这个产业已经完全企业化了,从生产、营销,甚至有创新的能力。很多有名的画家,凭借仿他人的古画而出名,这个“仿”字原来并不是一个贬义词,而且画家,尤其是书法家们乐此不疲。现在科技进步了,无论你要清朝、明朝还是秦朝的古物,都可以做出来。现在有一个规律,当下流行什么文玩,古物,针对这样东西的科技水平就会有一个大的提升。

刘戈:随着科技的发展制假水平越来越高

(《今日观察》评论员)

什么东西流行了,那么针对这样东西的科技水平就会有一个大的提升,例如翡翠镯子,以前都是往里面注胶,以前用的环氧树脂,由于它的硬度偏低,所以如果你拿两个镯子相敲,声音是发闷的,这样一般的消费者就可以鉴定。现在随着技术水平的提高,它注胶的硬度也生了变化,硬度变的很高,和石头的密度非常接近,这个时候普通消费者用专家教的方法去鉴定的话,已经无法鉴定了,一敲声音和真的是一样的。

河南省镇平县有“中国玉雕之乡”的美誉,在石佛寺镇玉雕湾的交易市场上,有一些商铺还专卖仿古玉器。

李师傅:咱仿的东西,有的东西相当到位,可以说以假乱真。工艺包浆、皮啦、沁啦、钙化沁、土沁,还有水银沁,水银沁是黑,朱砂沁是红的,做沁做上去,效果好得很。

当记者提出想看如何做旧时,加工厂老板却讳莫如深。为进一步说明做旧的高超技术,李师傅拿出了两件出自同一块玉料的玉器。仿古犀牛没有做旧,而仿古老虎进行了做旧处理,果然有些年代久远的味道,做旧玉器的价值主要体现在销售环节。

商贩:对方他看这看成真的了,那肯定要按真的卖,你就当真的卖,不当真的价。特别好的,你就卖个好价钱,不特别好的,就卖个一般价钱也行,只要挣钱,真的就这个东西得200万,你(卖)给他20万,你不给他,对不对,你也得给他。

安徽省蚌埠市,有好几百家玉器店,店里玉器造型古朴、雕工精细。外表看起来很老旧,各个像是出土文物,店老板们直言,这些是经过做旧的仿品,别看是仿品经过批发商一倒手,常被当作真品卖出大价钱。

经销商1(安徽省蚌埠市玉器文化城):当新的买,当老的卖。

经销商2:打比方你一万买过去了,这要是老的能卖多少钱呢?(当)300万、500万都不止。

有了古代的造型,接下来就是做旧,几经周折,记者得以进入到一家玉器店的后院。一名工人,正在搅拌一筐黄色的粉末状的东西。

记者:这拌的什么东西?

工人(安徽省蚌埠市北工地玉器市场):这是那个锯末跟酸。

记者:这道工序是做什么的?

工人:做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