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区最终应达到什么样的目的?实验的成功与否该如何检验?这些问题尚未得到科学的解答和有效的解决

19日在京发布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发展报告(2012)》认为我国非遗保护“重申报、轻保护”的问题仍然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不少地方的非遗保护常常与生活脱节,打上了政绩化、体制化、功利主义、商业化的印记。

此外,报告还认为,非遗保护还存在下列问题:文化生态保护实验作为不大,,效果不明显。作为具有前瞻意义的“整体性保护”理念,在国家划定了十一个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并出台了一两个意义不确定的保护规划之后,在新的一年未见到新的进展。“实验区”最终应达到什么样的目的?“实验”的成功与否该如何检验?这些问题尚未得到科学的解答和有效的解决。

非遗保护不均衡的现象非但没有得到缓解,而且有愈演愈烈之势。例如,在城市中生存的声名显赫的大项目,如京剧、昆曲等,生存状况、传承与保护状况越来越好,而在边远地区、经济落后的贫穷农村生存的一些剧种,则愈发无人问津。同样的情况也出现在传统舞蹈、传统美术等类别的非遗项目中。

国家级名录中分类不确切、名实不符的情况困扰着保护工作,其中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类非遗项目的情况尤为严重。

据悉,这份报告是由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山大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主持编写,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