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获得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国家古籍整理出版资助项目和十二五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增补项目等领域一直居于地方省市之首

  2013年国家古籍理出版资助项目日前揭晓,全国41家出版社的104个项目获得资助,上海有8家出版社31个项目列选,获资助总额712万元,创历年来上海在该领域列选项目和资金最多两项纪录。

  近年来,上海获得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国家古籍整理出版资助项目和“十二五”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增补项目等领域一直居于地方省市之首,一方面彰显了上海在承担国家级重大出版项目上的强大实力,另一方面则用事实证明了一个道理,出版比拼的还是专业化。上海始终坚持以内容生产为本,坚守专业出版,,实施精品战略,让上海的新闻出版内容建设始终走在全国的前列。

  坚持自己擅长的 强化出版特色

  当前,出版社分工的淡化似乎已变得普遍。比如,一些传统的学术出版社依靠通俗小说赚钱,一些专业出版社热衷于出教辅书。然而,作为国家出版重镇,上海出版人始终坚守专业分工,有着强烈的出书定位意识。本次获得资助项目的出版社中,上海古籍出版社以17项名列全国第二,而该社也可堪称坚持专业出版的典范。自创社以来,上海古籍出版社一直以出版高质量的古籍整理和学术研究著作为己任,社领导换了一位又一位,可是出版方向始终不变。现任社长高克勤告诉《中国新闻出版报》记者,这期间不是没有遇到过困境,但是“强调专业、做学者型出版人是上古社薪火相传的传统,而且大家始终相信,只有做自己擅长的,才能创出品牌,争取到读者的信赖”。

  纵观本次上海入选的8家出版社,尽管都涉及古籍出版,但是各社的侧重点和目标定位却不同,这也决定了各自在古籍图书出版领域的不同地位。除上古社是专业性古籍大社外,中西书局近年来倾力于新发现、新出土的文献整理著作的出版,入选的7个项目中有6个都与出土文献相关,涉及古文字学、历史学、民族语文学、古文献学等诸多领域;复旦大学出版社重点关注的是域外汉籍领域布局;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则专注于朱子学文献大系的整理出版;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以本校馆藏地方历史文献的汇编为出版重点。

  优化出书结构 及时给予建议和指导

  上海现有40家出版社,总体出书门类比较齐全,社会科学类约占30%,文学艺术类约占30%,科学技术类约占20%,中小学教学类约占20%;图书总码洋里中小学教学类所占份额不到30%,一般图书再版率保持总量的40%左右,反映了出书结构具有一定的成熟度和稳定性。

  为了进一步优化出书结构,每年,上海市新闻出版局和出版行业协会都会根据当前的出版力量和出书状况给出版社一些建议和指导。例如,本次国家古籍整理出版资助项目揭晓后,上海市出版协会便通过综合分析,迅速给出了一份建议性报告,“当前古籍出版的核心”“潜伏的饱和性”“要调控好长线与短线”等问题的指出,极具前瞻性。

  提高政策供给能力 构建精品战略

  上海市新闻出版局于1993年建立了一套“图书质量评估”制度,这是一项系统的考核激励机制,把出版社坚持出版方向、把握出书范围、优化选题结构、提高编校质量、多出优秀读物等涉及出版社会效益的主要内容均设计为量化的、综合性的若干项评估指标,可以说该体系为上海出版的持续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多年来,上海的出版工作者始终坚持精品意识,图书的生产从不急功近利,如《辞海》《英汉大词典》《汉语大词典》等都是“十年磨一剑”的成果。

  2013年,上海市新闻出版局以“出版质量效益年”为抓手,进一步完善导向引导机制,加大政策和资金对优秀、原创精神文化产品的奖励扶持力度,全力提高内容品质、发展质量、管理能级,带领全行业走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的发展之路。上海市新闻出版局局长方世忠一再强调,作为管理部门将会不断努力提高政策供给能力,全力支持出版社做优做强,释放文化活力。